不止表情包!“流泪猫猫头”竟有如此曲折的历史!
还记得那张流泪猫猫头的表情包吗?
有大佬不但追根溯源找到了开端,
也顺手整理了一下猫咪表情包的成因...
注入灵魂中...
这一切要从MEME说起
meme (/ˈmiːm/ )是指在同一个文化氛围中,人与人之间传播的思想、行为或者风格。
作为一种流行的、以衍生方式复制传播的互联网文化基因,米姆最初诞生时候具有匿名作者、较低娱乐性的特征,曾经风靡网络的绿豆蛙和兔斯基等卡通形象及其衍生作品,都可视作国内互联网米姆现象的萌芽。
Meme Generator(MEME发生器)是成立时间最早的用于给MEME图像加文字网站(之一),它由一位名叫Elf Snarf的前网络开发人员于2009年3月创建。但真正令哭哭猫闻名于世的,确实另外一个老哥:
2014年6月10日,一位匿名的用户在网站上传了一幅新的图片模板,并将之命名为哭哭猫(crying cat),这只眼泪婆裟的猫咪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,大量以此为基础的MEME被创作出来。
通常而言,一个MEME的诞生,都是源自偶发的传播。他们本身并不是出于成为MEME的目的而诞生的。但哭哭猫还是红了,这引起了MEME巫师(考虑到情况,也可能是猎巫人)们警觉。谜题很快被揭开,哭哭猫是一个伪装,它的真实身份是严肃猫(Serious Cat)。
这只白猫是MEME界的老兵,首次登场于2005年,当时的名字是Jae-Young Cat,这是因为最初在韩国在线社区lulz的一个帖子里,猫的照片被拿来和说唱名人Jae Young做比较。在当年,Jae Young Cat及其衍创作,是韩国引擎网站Naver.com上最受欢迎的搜索内容。
一年之后,Jae Young Cat的潮流来到了大洋彼岸,白猫的图片上还多了一句话:I Are Serious Cat. This is Serious Thread.这只白猫的名字也从Jae Young Cat变成了Serious Cat。
严肃猫的名气在2008年达到了顶峰,甚至都有了自己的网站(虽然网站的内容只有一张照片)。在此之后,这只白猫的热度开始衰退。未曾有人想到,过去了6年的时间,他会以哭哭猫的身份卷土重来。
在严肃猫化身为哭哭猫的数月之后,一个ID名为YoussefArafa88的用户将哭哭猫的图像命名为《saD p!!C .. :(》贴到了问答网站Ask.fm上,哭哭猫实现了(能查到的记录中)首次站外输出。
如果说在ask.fm的登场只代表了开始,那么随后的2015年,哭哭猫迎来了第一次大爆发。4月9日,哭哭猫的图像出现在了德国最大的贴图板(Imageboard,以贴图为主要内容的在线论坛)pr0gramm上。在这里,哭哭猫的名字变成了Schmuserkadser。几年时间里,这只白猫斩获了大量点赞,成为了pr0gramm上最受欢迎的图片。
哭哭猫的彻底爆发
2016年的10月,匿名社区4chan的/vp/(精灵宝可梦)讨论版出现了一个帖子,内容是对游戏《精灵宝可梦:日\月》里阿罗拉地区喵喵造型(如图左边)的批判(吐槽)。
在图片的旁边,发帖的人写这么一句话: 先是洋洋得意,然后是肥胖。这就是我的生活。First it's smug, then it's fat. It's living my life.
也许是恰到好处的戳中了痛点,也许是对帖子主题作出了巧妙的回答,又或者是因为猫咪的眼神让人着迷,不管是什么原因,这只胖胖猫开始在网上风靡。人们很自然的注意到,这只猫咪朦胧的泪眼似曾相识。
2017年的1月,在胖胖猫走红的数月后,另一为匿名的4chan用户在/v/ 板上发布了一张图片,让之前的那股既视感越发强烈了。
6天之后,名为ShitpostBot 5000的Twitter 帐户发送了一条推文,内容是这只哭泣的猫咪变成了他手机上快速回复的一个模板,该推文在两年内收到了2800多次的点赞。
与此同时,这张哭泣猫咪的图片在互联网开始了他的奇幻漂流,在搞笑图片聚合社区FunnyJunk上,猫咪的图片配上了一段蹩脚的日语台词(如果可以算作是日语的话)。
这段幽默的的台词被认作为是对ACG文化中陈腔滥调的讽刺,后来在被引用时,因为图像偶尔会被会配上“やめろ!”(yamero)的文字,这只猫得名大和猫(Yamato Cat)。
但更多的时候,这只猫被称作为尖叫猫(Screaming Cat)。
传播者会对信息的内容进行重塑
2015年8月15日,在化名为Schmuserkadser的哭哭猫在德国图像版走红的4个月后,名叫kiana的用户在自己的Tumblr上发一组图片,并将名字命名为斗争(the struggle)。
三天后,另一名ID叫做nicolas的从组图中选取了一张,贴出了photoshop处理后的版本。
2017年1月22日,当尖叫猫在推特上走红的第二天,kiana便认领了这个MEME。
2012年,伦敦大学皇家霍洛韦学院媒体艺术系的高级讲师Olga Goriunova发表了一篇专题文章,对LOLcat的现象进行了研究。在她看来,当多数人都用同一个表达来代表某件事,所展现出的是对归属感的渴望。最常出现的表达都经过了高度的抽象化,成为了一种约定熟成的模式。就像汽车转弯的信号灯、微笑的表情、表示善意的肢体动作等。随着工业社会进入了数字时代,这种”信号灯“式的表达正变得越来越强大、方式越来越多样。
到此为止了么?绝不!
今天,流行的mur猫也是MEME的产物,这种传播会持续不断的进行下去,也会随着传播发生各种异化,原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很深刻的挖掘,如果你对这段信息传播的现象感兴趣,可以阅读其原文:
《猫朋友英杰传:从“哭哭猫”到“流泪猫猫头”》OrioTysumi
结尾,再次对原作者表示敬意,本文对原文有所节选,希望为你起到导读作用!
得宠家庭欢迎你
解读:宠物行为
云吸:猫片猫事
公益:宠物领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