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性是自私的,很多先贤都论述过这个问题。
其实,人性无所谓自私与否,自私只是人为的定义。也就是说,自私这个词是人类后天的定义,和先天性的人性没有什么关系。只不过,在人类成长的过程中,人们给自私下了定义。要是两个孩子一起吃奶,他们根本没有自私的概念,却会伸手推另一个,自己独享两个奶头。以此来判断人性是自私的,确实有点生搬硬套。但自私的概念既然形成了,就一定具有社会学的意义,也会对人性进行一定的定义和约束。于是,依照自私的定义来看,天性未泯的孩子就是自私的,不然何以要独享两个奶头呢?但相对于小孩子来说,他们却不知道什么叫做自私。以此发展下去,即便到了成人阶段,他们还是不知道什么是自私。只有接受了自私的概念,才会知道什么是自私。要是接受了更进一步的教育,就要做到帮助别人、照顾别人,甚至公而忘私。
其实,每个人都是自私的,不自私还真的没办法活。先要照顾好自己,才能去管别人。连自己都吃不上穿不上,怎么会照顾别人呢?要是人人都这样,人类社会岂不是要灭亡?人要先满足自己衣食住行的需要,有了精力和财力支持才能去帮助别人,但也仅限于有一片公心或者为了还人情债、感情债等。一般情况下,人们不会主动拿出自己的食物和财产与别人分享,而是要自己独享。或者这不叫自私,而是叫做生存之必须。要是把别人的食物和财产据为己有就算是自私了,但社会分配并不会由谁来主持公道,而是任由人们通过一定的手段取得自己应有的资源。或许,商人的逐利行为会取得很多的社会资源,要是社会资源总量增长不多的情况下,很多人应该得到的资源就让商人窃取了。即便社会资源总量增多了,商人取得的社会资源也会更多,那么,商人是不是自私的?
展开全文
不仅商人是自私的,学生也是自私的。为了自己的前程努力学习,而所谓高大上的目标基本上都是大而无当的,或者叫做没有什么实际效用,有用的只是自己的努力,为自己的美好未来而学习。在文化普及的今天,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由学生成长而来,长大以后就知道自己的奋斗是为了什么了。为了自己挣工资,养家糊口,为了能在城市买房,为了能还房贷、车贷,为了孩子以后能在城市生活,成为城里人,就要不停地打拼,苦一点算不得什么。其实,这些人都是为了自己,而不是为了别人。当然,所有的人都是这样,就不要有什么公而忘私的幻想了。
自己还房贷,除了亲戚朋友亲属能帮上一点忙,别人一般帮不上什么忙。从借钱还利息就可以看出来,没有没利息的借款,就是借了亲戚的钱也要连本带利一块还给人家。也就是说,人们都是自私的,尤其是在财产问题上,都要自私自利,不然社会就没办法运转了。而社会的正常运转也是建立在人性自私的理论基础之上的,要是谁都把东西共享,就不会产生什么商业行为了,当然那样的社会不是原始社会就是共产主义社会了。正是人性自私的属性才会有商业的大发展,才会有不断盈利的行为以及开拓进取的行为。要是干多干少一个样,干好干坏一个样,都吃大锅饭,完全消灭私有制,消灭私心,也就等于痴人说梦了。私有制完全是建立在人性自私基础上的,诱导人们去独立打拼,去开创自己的事业,由此而激发和释放生产力。
大到经济体,小到个人都是自私的。当人有病的时候,别人是不能代替自己受罪的,只能表示同情和关爱,却不能分担任何痛苦。民间有句话叫做“谁肚子疼谁自己知道。”肚子疼的人只要不说,也就只有自己知道了,就是说了,别人也不能知道到底是怎么个疼法,还是自己知道。人死的时候,谁都指望不上,谁也不能挽救自己的性命,而自己有什么痛苦、悲哀别人都无法体会得到。那么,为什么人生在世的时候还要关爱别人呢?自己的事情都忙不过来,自己的痛苦都无法释怀,还怎么去帮助别人?但总是有一种人在,那就是不管自己生活什么样,都要心怀天下,关心国家大事,俨然成了一个国际关系专家,其实自己连饭都吃不上了,关心的那些大事也就和自己无关了。曾经有禅师启迪学僧开悟,用手使劲儿拧学僧的鼻子,学僧疼得乱叫。禅师说:“疼的是谁?”学僧突然顿悟。禅宗讲自性,要求自悟,而不是到身外寻找悟入的门径。当然,身外的契机只是条件,而起根本变化的还是内因,是自己的内心。要想了悟,就要不自私,放弃自私自利的心态,把所有身外和身内的一切物质和意念都放下,也就真的没有什么私心杂念了。
鲁迅希望年轻人要勇猛,有鉴别,不自私。从当下来看,似乎有些期望值过高的意思。人性本来就是自私的,要想改变真的很难,唯其艰难,就更见改变的伟力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